小樱知识 > 生活常识 > 「全面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全面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提问时间:2023-02-16 08:37:50来源:《求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求是》杂志编辑部

在 2022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总结 2022 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 2023 年经济工作。《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一文,是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一部分。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强调今年 " 经济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围绕 "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 五个重大问题系统部署,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明确了重点任务、提供了重要遵循。

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做好经济工作意义尤为重大。要把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文章,同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经济思想结合起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 " 时时放心不下 " 的责任意识做好经济工作,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春节假期,一组红红火火的消费数据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 2.26 亿人次,比 2022 年同期增长 71.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3758.43 亿元,同比增长 30%;电影票房达到 67.58 亿元,位列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位。强劲的数据,生动反映了我国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火热,也彰显出我国经济复苏的活力和市场信心的提振。

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是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主动选择,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必然要求,是更高效率促进经济循环的关键支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同时,不断提升国内供给质量水平,着力释放国内市场需求,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我国通过扩大内需有效应对了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2020 年以来新冠疫情冲击,积累了成功经验。2022 年 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 — 2035 年)》,对推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行了长远谋划。

春节期间,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与现代艺术趣味相结合,碰撞出精彩火花,带动当地旅游强势复苏。图为 2023 年 1 月 27 日,西昌市建昌古城游人如织。 人民图片 李结义 / 摄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刻指出 " 扩大内需并不是应对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的一时之策,也不是要搞大水漫灌,更不是只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而是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反复强调 " 要围绕扩大内需深化改革,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为推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提供了科学指引。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国内市场基础更加扎实,我国这一全球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还将不断成长壮大,国内市场空间更趋广阔。同时,我国扩大内需也面临不少制约。当前,总需求不足是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着眼 " 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社会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 ",就 " 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 作出部署。

"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方面要求:一是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二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要提高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三是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

" 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 "。当前,民间投资预期较弱,政府投资必须发挥好引导作用,这是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有力工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六方面要求:一是在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上加大力度,加快实施 " 十四五 " 重大工程,加强交通、能源、水利、农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二是支持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三是加大科技和产业投资,超前开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建设;四是政策性金融要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导向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兼顾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是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六是加强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强化要素保障。

出口作为外需,也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 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要求稳住对发达国家出口,扩大对新兴经济体出口,提升加工贸易水平,提高出口附加值,扩大服务贸易,发展数字贸易,巩固拓展新能源汽车等新产业出口优势,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发挥好中欧班列作用,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夯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

" 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1 月 3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赢得大国竞争主动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作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新时代 10 年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 2012 年的 16.98 万亿元增长到 2022 年的 33.5 万亿元,占全球比重约 30%;在 500 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今天,我国的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的战略任务,并作了全面部署。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进一步强调 " 要练好内功、站稳脚跟 ",结合 " 我国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潜力最大的内需市场 " 的优势,从两个方面对 "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作出具体部署。

" 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我国经济必须确保国家安全,确保基本民生,确保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总体正常运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大力提升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特别是要把粮食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向耕地和科技要产能,向国土资源要食物;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统筹布局电力源网荷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支持企业 " 组团出海 ",加快进口多元化;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

图为 2023 年 2 月 8 日,江苏省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天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人员正在焊接风电塔筒单节筒体,奋力实现首季 " 开门红 "。 人民图片 计海新 / 摄

" 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 "。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还不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 " 在重点领域提前布局,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既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又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强调要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始终坚持 " 两个毫不动摇 "

" 我们必须亮明态度、决不含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 "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坚持 " 两个毫不动摇 ",创造性提出 "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强调 " 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 ",为各类市场主体稳定健康发展注入了信心、提供了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把 " 两个毫不动摇 " 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 " 两个毫不动摇 "。

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正是因为坚持 " 两个毫不动摇 ",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各自的功能和优势,我国经济才不断创造发展奇迹。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 " 两个毫不动摇 ",才能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社会上一些不正确甚至错误的议论再次亮明态度,鲜明强调 "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政策举措。

"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成效,同时指出了当前一些同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强调要根据形势变化,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谋划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方案。一是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管理体制,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国企整合重组,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企业;二是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新春伊始,各地举行人才招聘会,吸引众多求职者前来应聘。图为 2023 年 2 月 1 日,求职者在湖北襄阳人民广场举行的招聘会上了解岗位情况。 新华社发 谢勇 / 摄

"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就业、财政税收、科技创新等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 只能壮大、不能弱化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七项具体要求:一是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二是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三是全面梳理修订涉企法律法规政策,持续破除影响平等准入的壁垒;四是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反对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为民营企业开辟更多空间;五是加强中小微企业管理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六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七是国企、民企、外企都要依法合规经营。

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

2022 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再创历史新高!

在 2021 年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2022 年吸收外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首次超过 1.2 万亿元;引资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引资大幅提升,分别同比增长 46.1% 和 28.3%,充分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强大吸引力。

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资是推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外资推动了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了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度重视吸收利用外资工作,多次强调 " 利用外资是我们的长期方针 "," 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 ";要求 " 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 "," 创造更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环境 ",等等。10 年来,设立 21 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签署并生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吸引外资创造了有利条件;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为推动外商投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我国外商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高,吸引外资居世界前列。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把吸引和利用外资作为重大国策,招商引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环顾国内,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向更高形态发展,跟上全球科技进步步伐,都要继续利用好外资。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 " 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要把优质存量外资留下来,还要把更多高质量外资吸引过来,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举措。

" 扩大市场准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发挥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各类开发区和保税区等开放平台的先行先试作用,已宣布的外资准入政策要抓紧落地见效。

"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促进公平竞争,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议,并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

" 有针对性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同外商沟通交流,为外商来华从事贸易投资洽谈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同时也要推动经贸人员常态化走出去招商引资。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1945 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作结论报告,在讲‘准备吃亏’、准备困难时一口气列了 17 条困难 "。习近平总书记举这个例子,就是强调必须做好应对任何形式风险挑战的准备。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明确把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作为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和永恒主题;强调必须通过改革保障金融安全,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强调要科学防范金融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整治各种金融乱象,着力加强风险源头管控,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强调要完善金融从业人员、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运行、金融治理、金融监管、金融调控的制度体系,规范金融运行,等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充分肯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深刻指出 " 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问题导向和忧患意识,再次强调 "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要求 " 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并从三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

" 防范房地产业引发系统性风险 "。房地产对经济增长、就业、财税收入、居民财富、金融稳定都具有重大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方面要求:一是正确处理防范系统性风险和道德风险的关系,做好风险应对各项工作,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二是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扛起责任;三是因城施策,着力改善预期,扩大有效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落实生育政策和人才政策,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鼓励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四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深入研判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和城镇化格局等重大趋势性、结构性变化,抓紧研究中长期治本之策,消除多年来 " 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 " 发展模式弊端,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事关发展全局。当前,我国金融业运行平稳,风险整体可控,但金融风险仍处于易发多发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方面要求:一是统筹好防范重大金融风险和道德风险,压实各方责任,及时加以处置,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二是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方面要求:一是压实省级政府防范化解隐性债务主体责任,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处置力度,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稳步推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法定债务合并监管,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二是禁止各种变相举债行为,防范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 " 平台化 ";三是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综合治理,推动分类转型;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稳步推进地方税体系建设,夯实地方基本财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近年来,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积极引导沿江群众将荒置河滩地进行开垦改良,发展蔬菜种植业,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图为 2023 年 1 月 31 日,蓬安县锦屏镇中坝社区沿江蔬菜种植基地里,菜农们正忙着采收萝卜。 人民图片 周亮 / 摄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还就以下五项重要工作作出部署: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稳定粮食生产,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和循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二是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三是筹备办好第三届 " 一带一路 "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推动共建 " 一带一路 " 高质量发展;四是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优势互补、各展其长;五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创造条件加快能耗 " 双控 " 转向碳排放 " 双控 " 制度,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

" 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 回望新时代 10 年伟大变革,面对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两个确立 " 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新征程上,更加自觉地把 " 两个确立 " 转化为 " 两个维护 " 的实际行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经济大船必将继续乘风破浪,胜利向前!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全面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小樱知识网www.xiaoyin01.com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即可。

本文标题:「全面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yin01.com/shcs/916985.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