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樱知识 > 生活常识 > 「来了」《水浒》有“毒”,应从课文中清除?回应来了

「来了」《水浒》有“毒”,应从课文中清除?回应来了

提问时间:2023-02-12 16:35:16来源:环球时报


近日,有网友在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建议 " 把《水浒》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 ",认为《水浒》" 毒害人 "。对此,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日前作出专门答复。

截图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在答复中表示,关于这个问题,自古就有 "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的说法,知名学者此前也认为《水浒》" 蕴含着毒气和血腥气 ",可见来信的顾虑与担忧有一定道理。

对于为什么将《水浒》收入中小学课文,甚至提倡整本书阅读,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考虑——

第一,《水浒》文学价值巨大

《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可以说《水浒》是一部非常接地气、最能反映现实与人性的文学作品,书中很多创新之处,被后世文学争相模仿。仅从文法角度来说,全书 " 行文如行兵 ",谋篇布局非常纯熟,将草蛇灰线法运用得淋漓尽致。

明代文学家金圣叹曾指出,水浒书中的十五种创新文法,包括倒插法、夹叙法、大落墨法、绵针泥刺法、弄引法等,这些写作手法直到今天,仍能常常看到。中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从文本的语言、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等方面赏析作品,提升语言技能和鉴赏水平。

第二,《水浒》是批判性阅读的好载体

《水浒》价值取向与现代文明不合拍,是阅读《水浒》不可回避的问题。但阅读《水浒》是否必会造成中学生误入歧途?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当代青少年误入暴力犯罪深渊,与《水浒》有直接的因果关联。就算退一步来说,如今阅读的渠道太多太多,但单靠 " 堵 " 的方式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堵不如疏,疏不如引,惟有理性地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与随心所欲、听之任之,让学生个体 " 偷摸着自由阅读 " 相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水浒》内容被选入教材,又何尝不是明智之举?

不能一味地强调其经典性而完全忽略对学生困惑的引导,也不能因为其充斥 " 暴力 " 等元素而因噎废食,应该让学生理解中国古典小说中的 " 精华 " 和 " 糟粕 ",要以理性的态度来解读它,通过解读,实现解 " 毒 "。所以,也要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能够用准确的方式引导中小学生实行批判性阅读。批判性阅读能力,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已经注重批判性阅读与思维习惯的培养,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这对学生阅读思维乃至个人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第三,《水浒》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这其实是前面两点的延伸。《水浒》没有给我们展现一个 " 正确 " 的世界,而是一个多样的世界。有善,有恶,有善与恶之间的种种不得已,幻想、隐忍、挣扎、妥协、反抗 …… 一言一行背后都镌刻着人性的复杂。丰富且深刻的内核,是《水浒》被列入名著的理由,也是值得我们(包括中小学生)一读再读的根本原因。

中小学生该怎样阅读《水浒》这部名著呢?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读故事、读人物、读社会、读人性,如 " 庙堂失序与江湖理想 "" 个体失路的偶然与必然 "" 快意恩仇与暴力滥杀 " 等专题探究,学生带着这些思辨性的专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开展深度阅读,不仅能够进入文本深处,也能培养他们的个性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

阅读可以丰富思想、增长才干,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但如果阅读仅仅读了文字却无思考,那么阅读就没有任何意义。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的过程,能够有效筛选信息," 站出来 " 去分析思索深层意义,阅读才发挥了其真正的意义。所以,重要的不在于你 " 读了什么书 ",而在于你 " 怎样把每本书读好 ",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阅读,让他们学会判断,在经典书籍(包括《水浒》)中吸取精华,才能真正让阅读为学生打好精神底色。

来源:环球时报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来了」《水浒》有“毒”,应从课文中清除?回应来了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小樱知识网www.xiaoyin01.com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即可。

本文标题:「来了」《水浒》有“毒”,应从课文中清除?回应来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yin01.com/shcs/91554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