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永久流传《诗经朗诵全集》
《诗经朗诵全集》带你领略国学经典,永久咏传。...
2023-07-31
工业革命前,人类处在短缺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问题是经济学主要的研究方向。工业革命发生后,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发生了改变,变为主要研究经济波动的原因问题和决策问题。而且在这些问题的研究过程中,1929年经济危机前,经济学侧重质的分析,即分析各种经济变量间的方向性变化关系和因果关系。对于各种经济变量间的具体数量关系的分析却是有限的。
1969年,首个“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被颁给了挪威奥斯陆大学的拉格纳·弗里希和荷兰经济学院的简·丁伯根,以表彰他们在计量经济学方面做出的贡献——发展了动态模型并将其应用到经济模型之中。
拉格纳·弗里希——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
拉格纳·弗里希1895年出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1919年,他毕业于奥斯陆大学并取得该校经济学学士学位。他于1920年末离开挪威先后到法、德、英、意等国大学研究经济学和数学,这为他以后将数学和统计学应用于经济学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弗里希回到挪威并于1926年在奥斯陆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随后他游历欧美,在耶鲁大学等着名学府担任客座教授。在此期间,他致力于将数学方法和统计方法运用到经济学中,并与其他经济领域专家一起开创出“计量经济学”。
1930年弗里希在美国发起和创建了国际“计量经济学学会”并于1933年至1955年担任会长,此外他还兼任该学会会刊《计量经济学》杂志主编。
在祖国的盛情邀请下,1931年弗里希回到奥斯陆担任为他设立的大学教授职务。此后弗里希除外出旅行外基本上在奥斯陆度过了他教学和研究的后半生。1965年弗里希退休但仍坚持工作直至1973年去世。
弗里希是计量经济学的奠基人,他首先提出计量经济学的定义,并第一个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波动,首创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数学模型,最早把导致经济波动的因素区分为扩散作用和冲击作用两大类,并将两者结合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从而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其主要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
效用理论方面。弗里希在1926年的论文《经济理论中的消费问题》中探讨了消费者选择的一个公理原则。他假定从订购一种商品转向订购另一种商品是有序的,由此他推导出一种效用函数,这是唯一适合递增线性转换的函数。除了效用函数的研究外,他对于测算实际效用的研究工作体现在他的《测量边际效用的新方法》(1932年)一书中。
动态经济学方面。1933年弗里希发表了经典论文《动态经济学的传播和推动问题》,其阐述的内容成为现代新型古典商业周期理论的基本原理。弗里希认为,经济自身是稳定的,由于大量的外部冲击,经济就总在以一种周期性但又复杂的模式摇摆;与熊彼特观念相符,弗里希也认为创新是极为持久的动力冲击源泉,每一次创新成果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力都不是恒定的,导致经济系统不规则的运动,从而经济周期没有陷入衰减的状态,整体得以呈现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的循环往复。
弗里希在1936年发表的《论均衡和非均衡概念》对该领域进行了另一个重要的创新,为动态经济学方法论的建立和有关术语的形成做出了很大贡献。此外,弗里希有关动态经济学方面的其他研究成果还包括:《论解决经济学中出现的混合差和微分方程的技术问题》(1935年)、《银行活动中的反周期管理方法》(1936年)、《两个经济变量的图示分析》(1937年)和《经济周期理论要素的一般分析》(1947年)等。
经济计量方法论方面。在估计经济关系的方法选择上,弗里希的观察表明,一是有鉴于经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是一个独立变量的自然选择,那在经济关系的估计中不必这样做。结果,古典回归分析的独特估计者不再受到赏识。二是当系统中的所有方程被相互联系和同时运用时,经济关系中要分离不同变量的影响是困难的。弗里希在《供求曲线的统计结构存在的陷阱》(1933年)和《运用完全回归系统的统计合流分析》(1934年)中对上述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在计量经济学方面,他对时间序列(1927年)、线性回归分析(1934年)都有研究。1934年,弗里希与弗雷德里克·沃一起引入了“弗里希-沃定理”。
他还对计量经济学模型被引入到政府经济计划做出贡献,他是计量经济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担任《计量经济学》杂志编辑达20多年。该杂志自1978年起每两年从过去五年内刊登的文章中评选出最优秀的两篇,授予作者“弗里施”奖章。
弗里希的主要着作有:《测量边际效用的新方法》(1932)、《动态经济学中扩散问题的冲击问题》(1933)、《运用完全回归系统的统计合流分析》(1934)、《生产理论》(1965年)、《定量、动态政治经济学》(1974)、《经济计划研究论文集》(1976)。
简·丁伯根——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
简·丁伯根是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
丁伯根1903年出生于荷兰海牙。1922年,丁伯根考入荷兰莱顿大学攻读物理学专业。1929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激发了简·丁伯根对经济学的兴趣,当时他刚刚物理学博士毕业,他的博士论文题目为《物理学和经济学中的最小值问题》。借助数学桥梁,他走上了经济学求知之路。对于为什幺会从物理学转行到经济学,他曾表示,“我感受到由于社会不公正而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却被告知,如果不能更好地了解社会结构,这种不平等将无法消除————若干年后的大萧条,坚定了我的信念,那就是经济研究可能比物理研究更有用。”
简·丁伯根对经济学的探求之路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其独特的开创性成果。
(一)1929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丁伯根致力于通过数学方法探究经济波动原理,将大量数学模型引入经济学研究中。他与其他经济、统计学者共同使经济计量学成为一门学科。
1930年,他与弗里希、费雪等着名经济学者在美国成立了经济计量学会,作为“促进与统计学、数学相联系的经济理论”的国际组织,并且从1933年开始定期出版《经济计量学》杂志来推动数量经济学的研究。丁伯根在数量经济学理论上的贡献之一则是提出了现代动态经济分析和“蛛网理论”。丁伯根1930年创建的“蛛网理论”告诉我们,农产品这样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当期供给是受上一期的价格和需求的影响,而当期的需求和价格也只能影响下一期的产量。这种价格和产量的变动轨迹放在坐标图上就形成蛛网式的图形,因此该理论被称为“蛛网理论”。这样追踪现期经济变量受上一期变量影响的分析方法,成为后来运用差分方程式进行经济分析的现代动态经济学的起点。
经济大萧条引起了丁伯根对经济周期的思考,他从量的角度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运动,试图从中找出这些变动的量的关系,并据此设计出种种模型,来估量和预测周期波动的情况。
一开始,他着重研究需求方面的情况,即估量社会各个集团收入的变动、价格的变动对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情况、对进口和出口总额及总消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他更为大胆地试图对一国的整个经济周期波动做出解释。
1936年,丁伯根为荷兰的经济设计了一个具有24个联立方程式的计量模型。他创建的模型包括与凯恩斯学派相一致的收入形成和消费支出方程式。模型中的消费是一个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并把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作为经济活动总水平的主要因素。他的模型还包括出口与进口,将货币流量分为价格和数量,并将滞后计入一些方程式中。这个早期模型还体现了工资性通货膨胀与就业间的负相关关系,该问题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958年,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发表《1861-1957年英国事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才受到广泛关注。
接着,他又为美国、法国、英国和德国设计经济模式,以解释这些国家历史上的经济周期波动,并预测该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在其所写的《商业循环理论的统计检验》中,他首次用48个方程式替美国建立了完整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把通行的统计方法用于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从而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学分支,即经验宏观经济学。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这一时期他在现代经济政策理论上的新贡献是将在荷兰中央计划局的经验和在经济政策的广阔领域内参加讨论的结果,提升为系统的经济政策理论,成为规划短期经济政策的基础。
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着恢复经济的迫切需要。1945年,简·丁伯根被聘为新成立的荷兰中央计划局局长。任职期间,他始终把研究工作同国家面临的现实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经济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方面。丁伯根的目标是要使政策数学化,即为各项政策找到最优的价值目标。他认为,为了达到经济政策上的量的目的,必须采取相应的定量的措施,而这种最佳的措施又必须通过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办法来制定。1952年出版的《经济政策论》、1954年出版的《经济政策的集中和分散》以及1956年出版的《经济政策:原理和设计》,是他在这个时期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总结。
为系统论述经济政策问题,他将政策变量划分为目标、数据和工具三类,把经济政策看做是由许多相关的政策目标组成的,而这些政策目标的实现又依赖于足够数量的政策手段,这是丁伯根的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见解,其理论精髓被总结在“丁伯根法则”中。
丁伯根法则的核心内容是,政策工具的数量不能少于政策目标的数量并且这些政策工具必须是相互独立的,这个法则后来被众多央行采纳。该法则认为,一种工具实现一种政策目标最有效率,如果试图用一种工具实现一种以上的政策目标,便会因目标之间的冲突而降低效率,甚至会背离目标而出现更加失衡的状态。
(三)20世纪50年代以后
长期的经济政策数字化的尝试,使丁伯根对“发展计划”的课题兴趣日渐浓厚。这时,他越发感到繁忙的经济行政工作成了重负。1955年,他辞去荷兰中央计划局局长的职务,随后被聘回荷兰经济学院任发展计划学科教授,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计划”问题,同时还担任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及联合国有关机构的顾问。丁伯根将发展计划的理论集中反映在《发展计划》一书中,该书主要内容是关于发展计划的一般经验总结。书中首先阐述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年度(短期)计划的相互关系,其次是计划的准备工作,再次是编制计划步骤。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丁伯根将注意力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增长与发展问题以及国际合作与一体化问题上。他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问题中,并就政策的选择问题进行广泛的巡回讲演,为缩小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间的贫富差距而工作。
他在1965年的着作《国际经济一体化》一书中指出,在国际合作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其关系主体应该是具有自主权的独立国家。丁伯根认为国际合作应该目光长远,有一定的计划性,国家间的经济往来不应只重视短期经济利益,而对就此导致的重大政治问题视而不见。他提倡减少进口限制、统一间接税、自由兑换货币等政策建议。
在进行一系列研究后,丁伯根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出了切实建议。他指出,发达国家的优势在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国家应该扬长避短,根据实际情况将发展方向定位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从而,第三世界国家的就业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国民收入也会相应提高。同时他认为,发展中国家政府的职责主要在于创造或改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并采取一定措施使国民充分了解本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优势,加大基础投资,推动与鼓励私人投资。
作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长起来的经济学家,丁伯根却一直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以及为如何改变不公平的国际贸易现象谋求出路。他的这种人类理想主义情怀今天看来仍散发着永恒的光芒。
简·丁伯根一生致力于将数理经济学和统计分析结合在一起,他创建或参与创建了现代动态经济学、经济计量学、经验宏观经济学、发展计划的理论以及国际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政策和理论。由于他五十多年来在经济计量学方面,特别是在“发展和应用动态模式经济过程分析”中的贡献,1969年,他同弗里希一起获得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丁伯根的主要着作有:《商业循环理论的统计检验》(1939年)、《1921-1933年美国的经济周期》(1939年)、《经济计量学》(1959年)、《经济政策论》(1952年)、《经济政策的集中和分散》(1954年)、《经济政策:原理和设计》(1959年)、《1870-1914年英国的经济周期》(1856年)、《论文选集》(1959年)、《改造世界经济》(1962年)、《经济增长数字模型》(与博斯合着,1962年)、《国际经济一体化》(1965 年)、《发展计划》(1968年)、《收入分配》1975 年)等。
在弗里希和丁伯根的倡导下,计量经济学得到较快发展。他们不仅是计量经济学的开创者,其理论和政策在帮助国家减轻经济危机的危害、缓和国内外矛盾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战后重建以及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拉格纳·弗里希、简·丁伯根:计量经济学的开创者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小樱知识网www.xiaoyin01.com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即可。
本文标题:拉格纳·弗里希、简·丁伯根:计量经济学的开创者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yin01.com/shcs/359779.html
相关文章
热点文章
2021年独生子女补贴新政策是真的吗(独生子女证有有效期吗)
2021年国庆节阅兵仪式几点开始几点结束(2021年国庆节还有阅兵吗)
鼠目寸光一点红是什么生肖动物(鼠目寸光一点红)指什么生肖,紧密
k0到k9的玩法大全(强制gc的玩法和注意事项)
入土为安是什么生肖《入土为安》打一个生肖动物,词语解释
浙江12月底全面停工是真的吗(浙江什么时候放假停工)
如何做t(t怎么把p做哭)
北京口碑最差的三甲医院(北京301医院最擅长什么)